Skip to content

塞班程序员,没有一夜失业

原文转载自是不是很酷

这是在我的知识星球上,一个同学问我的问题。

波波老师,你曾经说过

怎么保持竞争力?你要找到一个领域,这个领域你肯花十年的时间打磨。

但我对此有一些疑问。因为从小听到的就是xx眼光好抓住机会转行改变人生,塞班开发一夜失业的故事。

你说应该找到一个领域深入,但我相信,包括我在内,很多人恐慌出现"高维打中维"的情况。

举个例子,以前一个修车师傅(中维),可能需要经过好几年的学习实践才能工作。但是后来汽车工程师(高维)将配件模块化,使得很多普通人可能培训一个月就能修理汽车了。正是因为培养修车师傅时间和金钱成本高,故而成为了被高维打击的主要对象。 在这个例子中,修车师傅选择静下心来学习实践,可是最终结果却并不好。

bobo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?


bobo 老师的回答:

我不懂修车,但是我懂塞班。我给你讲讲塞班。

我坚信你看到的,写塞班一夜失业故事的作者,是绝对不懂塞班的。但对他来说,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懂得怎样写一篇文章吸引眼球,引发焦虑。所以他是懂写作,懂媒体,懂流量的。

你静下心来想一想:当年的塞班开发人员,由于诺基亚的倒塌,最终全部失业,吃不饱,穿不暖,养不起家,居无定所,人生因为诺基亚的失败,从此走入绝境……

这可能吗???

我告诉你真实的情况是什么。真实的情况是,当年那波塞班开发人员,是最早的一波接触移动开发的人员。

所以在大多数人还不明白什么是移动开发的时候,他们是最早一波拿到 iOS 红利的人。

这是我的真实经历。我研究 iOS,有一半原因是被一个自己搞塞班开发的师兄带的。不然科班生其实很少去研究移动开发的。别说那个时候,就算走到现在,移动开发火了又凉了,都快走完一个历史周期了,回头看,研究移动开发的科班生也很少。

那这个塞班师兄为什么会涉猎 iOS 开发呢?很简单,那个年代有点儿计算机技术的都做外包,很多外包钱多事儿少的程度让人惊讶。和甲方扯皮归扯皮,不爽归不爽,但最后拿个开源代码架一个论坛收 5k,10k(注意,是那个年代),简直稀疏平常。而移动开发因为做的人少,外包价格就更高了。

这个师兄在某一天突然接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外包,一个很简单的移动开发项目。多简单呢?就是做一个 app 能直接访问他们家的官方网站,所以基本上就是 app 里放一个 web 组件连上他家网站就好了,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,零碎但都不足挂齿。

但是,

这个师兄会塞班,但不会 iOS。时间紧,任务急,他来找我帮忙。原因也很简单,当时 iOS 开发完全没有中文的资料,他觉得我英语不错,技术也 ok,应该能搞定。

说实话,当时我觉得还是挺挑战的,因为那个年代没那么多深入浅出的教程(这么说都客气了,就是完全没有)。基本只能靠啃苹果官方的文档和几本非常有限的 iOS 相关的原版书(在网上找盗版看)。但面对金钱的诱惑,我绝对挑战一下自己。

我一接触这玩意儿,很快就觉得这玩意儿比我想象得难一些。

难在哪里?难在内存管理。

那会儿 iOS 开发,可能大概是用 OC4,没有自动垃圾回收。我不知道有没有同学用 C++ 做过 Windows 下的 UI 编程,比如 MFC。如果做过就知道多么的头疼。一不小心就崩溃,八成是内存管理方面的 bug。

而 OC 的内存模型还和 C++ 不很一样,我短时间没有吃透 OC,搞出来的 app 就疯狂崩溃。

然后那个师兄就和我一起过 iOS 的代码,他不懂的我负责查资料给他讲,然后我们一起调 bug。这个过程才让我意识到这个师兄技术功底实在了得。平时不显山不漏水,其实都去做外包赚外快了。

这个师兄为什么这么厉害?因为塞班开发用 C++。而移动开发本身受资源的限制(当时的设备性能非常差,现在移动开发也没那么多资源限制了),对语言的优化要求非常高。所以他对 C++ 吃得非常透。再加上本身移动开发的经验,把这些经验转移到 iOS 开发上,不能叫易如反掌,但反正比我轻松很多。

现在回想起来,我在那个外包上技术也是突飞猛进。接触了全新的移动开发;接触了全新的 OC 语言;查阅全英文资料学习全新的技术知识;还在师兄的带领下见识了 C++ 语言功底所能延展出的“技术恐怖”。

这可能是大概 2010 年的故事;塞班大概是 2013 年结束历史使命的;但是 2012 年,iOS 已经如火如荼了。我的这名师兄,在那时已经在一个国内比较有名的厂子做 iOS 部门的总负责人了。

这还只是职业生涯的变化,副业层面,做 iOS 独立开发,这么说吧,那个年代,很快没有人接 iOS 外包了,因为你会点儿 iOS 技术,随便做个 app 扔到苹果商店,收益远大于外包价格。具体我不讲了,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当年 iAD 是什么价位。 2013 年,公众号写手都在感慨“塞班工程师一夜失业”的时候,当年的塞班开发者,他们确实失业了。

只不过不是流落街头,而是早已经拿着几倍甚至十几倍于塞班开发的薪水,在移动开发的新道路上前进了。


不知道你理不理解我讲的这个经历的核心是什么?

在那个年代,懂塞班的人,都是技术牛人。因为他们接触移动开发早,也就更早地嗅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前奏,并且能很快开始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大展身手。

在大家都说“塞班开发一夜失业”的时候,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:

当你对一个领域有深入理解的时候(在这个例子里,移动开发就是领域),自然会对这个领域的发展做出判断,而且一定比外行人的判断更准确。

更重要的是,你将有着外行人根本无法比拟的自身优势,直接加入到行业发展的浪潮中。


之前,我还聊过一个我的学习发动机的朋友的例子。

我说:他完全不受 chatGPT 的影响,因为 chatGPT 完全搞不出一个发动机。对他来说,chatGPT 就是糊弄形式主义的玩具。

然后很快就有同学跟我说,那等 chatGPT 能造出发动机,他不就完蛋了吗?

我就笑了。这就叫不拿活人当活人。老觉得人是死的,除了时代是活的之外,就自己是活的。

说得不好听一点,这叫傲慢。

你怎么知道人家不去研究 chatGPT?你怎么知道人家不关注 AI 的发展?

更关键的是,我们来做一个思维实验:

假设现在 AI 领域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,车企开始考虑立项,研究如何使用 AI 技术,辅助研发制造发动机了。

那么请问,领导这个项目,最终让 AI 能够真正参与设计制造发动机的人,更有可能是这位在车企摸爬滚打 10 多年的朋友呢?还是你呢?

我觉得答案不言自明。肯定是人家。

你和他的区别是什么?

他是汽车领域的专家,你不是。

他不是 AI 专家,但是要让 AI 帮助车企做事情,他比所有的 AI 专家都更能胜任。


这种例子在最近半年真是数不胜数。

前两天有同学转我这篇文章,大意就是陶哲轩用 GPT 解决了多难的数学难题。

陶哲轩甩出调教GPT-4聊天记录,点击领取大佬的研究助理

我看了就乐了,这也能成新闻?

在我看来,这新闻和

陶哲轩在 google 搜索引擎的帮助下解决数学难题; 陶哲轩在电脑的帮助下解决数学难题; 陶哲轩在纸和笔的帮助下解决数学难题; 没太大区别。

区别只在于,chatGPT 是这个时代的新工具而已。

我想请问,那为什么是陶哲轩能用 chatGPT 解决最新的数学难题,不是你能用 chatGPT 解决最新的数学难题?

请你看看 chatGPT 给陶哲轩的回答,你能看懂吗?

你顺着这个思路想:陶哲轩在 google 里搜出来的资料,你能看懂吗?

陶哲轩用纸笔打的草稿,你能看懂吗?

那么请问,陶哲轩和你的差别,难道是陶哲轩比你更会用 chatGPT 吗?比你更会用 google 吗?比你更会用纸笔吗?

显然不是啊。这之间的差距,是陶哲轩比你更懂数学啊。


这就是领域的意思。

当你了解一个领域以后,有新的技术出现,你自然会去想:怎么让新技术服务于你所在的领域。

这就是“人是活的”的意思。


说回你举的“修车师傅”的例子。我说得再极端点儿。

因为每次我说大家应该花时间深耕一个领域的时候,总有人举这样的例子:

我在超市收银 10 年能有发展吗?

我在餐馆儿端盘子 10 年能有发展吗?

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:绝对没有。

为什么?很简单,时间不等于发展。

如果时间等于发展,所有的老头儿老太太都是大牛。

发展是指:你在一个领域要不停地前进,不停地突破。

端 10 年的盘子,收 10 年的银,你没有进步,没有突破。实际上,你很有可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,就达到了端盘子和收银这两件事儿的上限,在之后的时间里,你只不过是在重复而已。

那收银和端盘子能不能突破?

收银我不知道,端盘子我懂一点点。

我在北京创业的时候,采访过海底捞的高管,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海底捞是怎么起家的。就是一个麻辣汤摊位。

现在海底捞的高管,最有名的,杨小丽,被称为海底捞的女掌门人,最初给张勇端盘子的服务员啊。

不仅如此,很多海底捞的高管,也都是从端盘子开始的呀。

而张勇呢,最初就是摆个麻辣烫摊儿的啊。

那人家为什么做这么大?

机遇这种废话抛开不谈,很关键的原因是:人家不是简单地日复一日的重复这个“小生意”,而是在逐渐思考:如何做大?如何做好?这个过程中到底有哪些问题?有什么解决方案?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行动?有没有可能创新?

人家已经自觉不自觉地,开始在“餐饮”这个领域生根发芽了呀。

很多人都只知道海底捞服务变态,但不知道海底捞成功的背后,近乎对于餐饮业的所有方面,尤其是供应链方面,都做出了很多成绩,甚至是创新。

服务只不过因为最贴近 c 端,最容易被大家看到而已。


如果你是一名收银员,我给你的建议就是,你能不能通过收银这份工作,更深入地理解零售业?

你能不能感觉到不同的时间,什么产品更好卖?同类产品,什么品牌更好卖?不同产品,价格有没有变化?想没想过为什么?

如果深入下去,这里面可能就有机会,这个机会就是零售业中蕴含的机会啊。

这种机会,是坐在电脑前一天到晚想着怎么卖盗版副业赚钱的小年轻,永远看不到的机会啊。

但如果你收银 10 年,10 年后无论是工作内容,还是你脑袋里对这个行业的理解,都和 10 年前没有区别,那恕我直言:不淘汰你淘汰谁?

这个时候,一个公众号写手看到大家正好都开始使用数字货币了,于是在家里抠着脚丫写了一篇文章:

数字货币终将取代所有收银员,要想不被时代淘汰,必须学会这项技能。(比喻不很恰当,但你应该理解这个意思。)

所以你不理解,也不曾感受到,技术是为领域服务的。

你只感受到,新技术来了,好像有一帮老人被淘汰了。


因为我实在不了解修车,所以我不能用修车举例子。

但是我相信,同样的,如果你做修车 10 年,但现在的工作和 7 年前没啥变化,那你被打击挺正常的。

而打击你的新技术,比如说你举例子的什么配件模块化修车技术,可能就是另外一波努力突破进取的修车师傅搞出来的。

修车这个领域会继续兴旺下去,毕竟,全世界那么多汽车在路上跑,他们都需要被维护。

就算真的修车这个行当出现“行业性震荡”,也一定是在一个并不短的时间窗口里发生的。这个行业的所有人都能提前做好准备。

对了,忘了提了,这是因为时代的发展是一个过程,而不是一瞬间的事情。

就像我前面例子里说的,在塞班倒台前,一个正常的移动开发人员,近乎一定会在几年前,就有意无意地感受到了市场上的信号:一股新的力量,iOS(和安卓),出现在了这个领域中。

历史教科书里写:蒸汽机的出现,瞬间终结了人类小作坊、手工式的生产模式。

但实际上,这个“瞬间终结”,花了几十年,甚至上百年。


最后要打两个补丁:

1) 我承认,在时代背景下,有些领域比另外一些领域更吃香。

但关键在于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把握到底是哪些领域更吃香,是非常难的。

现在那么多人讨论高考报志愿,那到底什么方向最吃香,谁能说出一个所以然?

与此同时,如我一直所强调的,领域的火爆和个体的“舒适”也并不完全相关。

但是我看到的是:只要你能在一个领域扎下根,至少能很踏实。

2) 我不是说 AI 不好。实际上 AI 也是一个领域,并且是非常好的领域。

我只是不认同:因为有 AI “浪潮”,所以大家就一股脑学什么 AI,就能从此改变人生,财务自由。(更何况很多人根本没学 AI,就是看 AI 新闻而已)

实际上,我曾经聊过“AI 时代我看好的技术领域”(也没什么稀奇的,就是那些,数据存储、网络、安全、分布式、等等)。

在这些技术领域里,我列的第一名,就是 AI。

因为很显然,AI 远远没有达到尽头。

只不过我想强调:除了 AI,计算机还有很多领域,在我看来发展潜力非常大。

为什么?因为 AI 需要计算机其他领域的支撑。

现在很明显,AI 被算力局限着,所以成本是高昂的。

所以为什么英伟达股票大涨?是因为英伟达搞 AI 吗?

不是。是因为 AI 需要英伟达。

英伟达很自然地开始搞 AI 芯片。你看,再一次,领域里的人自己很自然地就会去顺着时代,找到新的发展方向。

OpenAI 的 AI 那么牛,怎么不自己设计芯片?


哦,对了,在最近的两个月,至少我亲身经历着的,OpenAI 就已经有两次大面积的宕机终止服务了。

你看,OpenAI 的 AI 那么牛,怎么不自己把自己的底层设施设计得完备一些?

你觉得 OpenAI 运转的底层设施,各个抽象层:从硬件,到软件;从芯片,到系统,到网络传输,到数据存储,到安全保障,都是他们自己的 AI 设计的吗?

每一个抽象层,是不是还有优化空间呢?甚至可不可能现在还有很严重的问题没有解决呢?

否则 chatGPT-4,每三个小时,只能提供给付费用户 25 次提问机会,是不是太过分了呢?

你,看到计算机其他领域的机会了吗?

大家加油!:)

上次更新于: